【1/5 的《安排自己的訓練課表》在上些什麼?】
如果要用一句話說明的話,那就是「讓你清楚地知道你在健身房付出的每一分努力,跟你想要的結果之間的關聯」。
「努力與結果的關聯不是很容易察覺嗎?有效就有效沒效就沒效啊!」
這件事聽起來很直覺,對吧?
對於剛進健身房 3-6 個月的初學者,多數時間答案為「是的」 <3
直到這 3-6 個月過去為止😅
不瞞各位讀者說,其實,我收到最多的私訊種類,除了一般想像的詢問「要怎麼練」或「開課資訊」外,第三種最常見的,其實是「把自己跟教練上課的疑惑拿來問女大生」這種。
會把問題拿來問第三方,原因通常就那一個:沒練出想要的結果,而教練也講不清楚現在上課的方式跟自己的目標關聯是啥。
首先我想說的是:如果你也遇到這個狀況,這真的不是特例。這是常態。
一對一教練課在動作調整與修正上非常有價值,且無可取代。這就是為什麼他高價的原因。
但是,單純一週上一兩次教練課,只要過了前半年,其實....本來就不會再有太大進步,不管是增肌減脂或是提升肌力。
不是教練課沒用,是因為效果本來就跟單次訓練無關。就像你不會吃一餐減脂餐就變瘦一樣。「減脂餐」本身就是個誤導人的假議題,因為沒有任何一餐或特定的食物組合可以直接導向「減脂」。
一對一教練課也是這樣。除非你的教練有另外像我一樣幫學生做一對一的個人訓練計畫安排,否則現場一對一教練課本來就就很難拿來「教知識」。
(重點是,教練要拿來教知識,很多人可能也不想要)
這就是為什麼我把「減脂」跟「自己排課表」這兩個主題拉出來變成「教室課」而不是「運動課」的原因。
因為純上運動課並不是一件目標導向的事。
你不一定需要那種.....寫滿一堆看不懂的術語、組織規模宏大的「專業課表」,這並不是教你怎麼安排自己的重訓的本意。
計畫的意思是:你腦中得有一些最重要、最接近這個技術根基的知識與技能。
有了這些基本的架構跟邏輯,你的運動課才會「為你所用」,而不是每次都當天決定要練啥,或覺得每次都練到爬著回家,然後兩三個月後疑惑怎麼沒有效果。
事情其實沒有那麼複雜。你可以有系統地往「你要的方向」邁進,而且同時你也會清楚「沒效果時,是哪裡要調整」。
比如說,我前幾天寫的關於增肌減脂的概念。你光是知道了「增肌跟減脂不會同時進行」,你就會先自動對一些無用或互相衝突的飲食與運動方法免疫:https://wellthinesslife.blogspot.com/2019/11/blog-post.html
在你對這些原則沒有概念前,你以為的「基因限制」或「特異體質」都不是真的。何不試試看自己究竟能走到多遠呢? <3
1/5 《安排自己的訓練課表》講座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916696638731950/
(註:與過年後的《精準減脂:一日課+12週計劃追蹤》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769899013317853/ 一起報名的話,講座享有優惠喔🥰請按進下面的活動說明查看)